讲座预告
启东市图书馆线上讲座|国图公开课:文化交流与共荣(二)

发布时间:2021-09-09   点击次数:

 

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


 

 


主讲人



     韩建业,男,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教授;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北京市先进工作者、北京市级教学名师,美国盖蒂研究院(GRI)客座学者、德国考古研究院(DAI)访问学者;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;出版专著14部,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,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、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(金鼎奖)等。

 


讲座概览



     彩陶之路,就是距今5000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彩陶为代表的中西农业文化之间的交流通道。它早于距今4000年左右开始的、以青铜器为代表的中西牧人之间的草原交流之路,更早于距今2000年左右开始的以商贸为主的“丝绸之路”,是丝绸之路的基础,对中西文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。本期讲座中,韩建业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。

            


 

 



 

 

 



中华楹联与传统文化


 

 


 


主讲人



     林山,男,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。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,中国阅读学研究会、福建省楹联学会、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省作家协会会员,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。著有《书的放生》,编著《联话福州》、《山水福州》,主编《福州十大名片》、《闽都文化概论》等书籍。

 


讲座概览



     楹联是汉语言特有的文学体裁,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早在秦汉以前,民间就有在过年期间悬挂桃符的习俗,上千年的发展演变中,楹联不再仅限于春节,它以高度的文学与美学意义、灵活的实用性与民俗相结合,形成了丰富的楹联文化,留存在华夏大地。本期讲座中,林山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楹联文化。

 



 

 

 

 

 


汉字的性质与结构


 


主讲人



 

     王宁,女,浙江海宁人,1936年7月出生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、著名语言文字学家。著有《说文解字与汉字学》《训诂学原理》《汉字构形学讲座》等。

 


讲座概览



 

     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,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,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过程,汉字形成了“汉字七体”,即甲骨文、金文、篆书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、行书。汉字在形体上由图形变成象征,复杂变为简单,在造字的原则上,从表形、表意到形声。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,所以汉字又叫方块字。本期讲座中,王宁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汉字的性质与结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备案号:苏ICP备15039321号